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其技术是关键。因此,一套完善的施工技术对公路桥梁的建设施工是十分必要的。
1. 填筑路基施工技术
填筑前做好场地清理工作,以提高施工质量和加快施工进度。对路基范围内露头的地下水,在填筑前应采取导排措施。分层填筑方案有水平填筑和竖向填筑。水平填筑有助于压实,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环节与用土水平分层不同。为了保证填筑的强度均匀,同时防止水毁现象的出现,水平填筑过程中透水性差的用土填铺在底层,表面形成双向的横坡。在同一层不同用土的地方采取斜坡搭接的方式连接。竖向填筑是从中心向前推进填筑。在竖向填筑施工过程中,通常用夯击机压实填料,填料也一般选取粒径均匀沉陷量小的砾石,以保证填压密实。竖向填筑与水平填筑不同,它通常采取混合填筑的方式,即下层为竖向而上层为横向。进一步保证填压密实,在必要的情况下也会采用地基加固等强压措施。
2. 开挖路堑施工技术
施工前做足准备工作,修建临时排水渠道,配备施工机械,落实环保措施。在土方开挖阶段,对于适用于种植草皮或其他用途的表土,应加以利用,严禁掏洞来获取表土,对于有用的材料,则充分用于路基填筑。做好边沟排水措施,对遇到地下水的路堑要予以重视并及时处理。要对路基土进行人工压实,以保证其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而为提高效果,压实工作要充分注意控制最佳含水比率,同时要控制好有效土层整理厚度。对于软土地的压实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分别讨论。对于含水量过高的地层,应先利用干粉等吸水物质将过多的水分吸除;对于含水量过低的地层,则可事先对相应区域的土质进行浸润处理。浅层的软土地基,宜在地表铺筑土工布,再填筑路堤。这样可以充分保证达到过滤和排水的双重作用。
3. 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技术
路桥底基层和基层一般为水泥或石灰稳定结构,要使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提高材料的质量,就要对材料的含水量及配合比进行必要的试验并加以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在含水量控制方面,为保证压实度和避免干缩裂缝,首先控制混合料的拌合和压实,含水量接近于最佳含水量或略高于最佳含水量,以此保证路面压实或成型时的含水量。在混合料拌制前,检测各种原材料的含水量,预测混合料的原始含水量,当集料含水量的大小发生改变或出现气温变化等情况时应及时调整用水量,确保施工时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在拌料和压实过程中,进行含水量跟踪验证,以控制施工状态符合要求。另外,对于材料的配合比控制,在拌制混合料前,先调试拌和站,使拌制的混合料符合设计要求,使机械处于生产完好状态。拌合投料要准确,用控制拌和站的计算机流量记录及各种材料的实际流量,检验施工配合比是否符合试验室提供的目标配合比。
4. 路面排水施工技术
路面排水设施应该具有能尽量减少路面渗水,迅速排除路面范围内降水,防止路基边坡被冲刷的功能。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路层结构孔隙,减少路面渗水。另外可以在路肩上设置横向整理盲沟,进行疏水。盲沟在路肩边缘的石砌镶边中,沿边布置。并在盲沟一定长度范围横向铺设排水管,收集并排除盲沟积水。另外,从利于雨水和路面水排出路基角度考虑,边沟应设置在填土高度比边沟深度小的挖方或填方地段。另外,在路堤较低的坡脚区域也应设置边沟。边沟的出水口设置,不仅要考虑分段,也要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资料,保证出水口设置能满足及时排出路基的要求,同时边沟出水口还要保证将水引出路基外。当设置截水沟而路基上方有弃土时,则对截水沟的布置位置有相关要求,弃土坡脚与路基开挖边坡的距离也都有相应要求。沿路线一般情况下则是布置排水沟,排水沟布设尽可能采取直线形,因为排水沟的线形特征一般要求平顺,对于排水沟的长度,则根据实际铺设需要来定即可。
5. 加强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人。因此,施工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性的技术培训,要求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施工的各项技术要求,并要严格执行施工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在施工人员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发放专业证书,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要坚决禁止进入施工场地,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和工期的有序进行。